2025年上半年的家裝行業迎來了灰暗時刻。知名裝企靚家居宣告破產,創始人遺憾離世;曾紅極一時的“家裝界頂流”住范兒同樣按下停止鍵。行業寒冬中,貝殼卻逆勢交出了最亮眼的成績單:家裝板塊凈收入75億元,同比再增16.5%,二季度經營利潤率飆到32.1%。
這一切背后源于,貝殼終于要在家裝板塊亮劍了。
今年7月2日,貝殼整裝三年首次發布“全案整裝服務商”戰略,副董事長、整裝 CEO 徐萬剛現場定調:重心全面轉向產品力與客戶滿意度,目標是從“組裝廠商”升級為用戶心智里的“整機品牌”。而早被貝殼收入麾下的圣都,或許會成為這場“家裝貝殼”新戰役最鋒利的武器。
收購圣都:“家裝貝殼”野心的第一步
把時間撥回2021年,貝殼斥資80億元全資收購圣都,創下當年家裝行業最大并購案。彼時,市場普遍認為貝殼只是“多一條腿走路”,卻忽略了貝殼真正意圖:用資本換時間,買下一張直接進入家裝行業的門票。
圣都家裝始創于2002年,2020年營收突破40億元,穩坐家裝行業龍頭位置。其成熟的供應鏈體系、標準化的施工流程和專業的交付能力,正是跨界進入家裝領域的貝殼所急需的專業支撐。
與此同時,貝殼也推出了自營整裝品牌被窩。但相對于圣都來說,被窩的體量和規模發展形式仍然太小,難以承擔貝殼在家裝領域的全部野心。
這種結合是真正的優勢互補:圣都需要新的流量來源來突破發展瓶頸,貝殼需要專業的家裝交付能力來實現業務延伸。截至2025年6月30日,貝殼平臺活躍門店數超過5.8萬家,活躍經紀人近50萬名,平臺二手房交易單量占比已超過75%,這意味著貝殼掌握著家裝行業精準的潛在客源入口。
磨合轉型:關店只為“流量對齊”
貝殼與圣都的磨合,并非一蹴而就。今年上半年,圣都屢屢傳出關閉江蘇泰州、揚州、安徽蕪湖等二三線城市直營分公司的消息。當時定制觀察就討論過這背后貝殼平臺流量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的特點,閉店很大可能是戰略收縮。(詳細報道《圣都連續閉店裁員,尋求“活下去”》)
如今財報一出,也印證了雙方越來越磨合。雖然半年報沒有明確提出家裝業務兩大品牌具體的營收,但從側面說明圣都關閉二三線大店的策略確實在奏效。
這種調整本質上是貝殼整裝戰略思路變革的結果。貝殼已經找到了更好做家裝公司的密碼——將二手房經紀業務與家裝業務深度融合。從過去的擴張性開店,到今天主動優化門店網絡,貝殼正在實現“流量對齊”。
平臺野心:能否再造一個“家裝貝殼”?
貝殼的野心不止于做一個家裝公司,而是要打造一個“家裝貝殼”——即在家裝領域復制其在房產交易領域的平臺級成功。
然而,家裝行業本質上是一個高度非標準化、依賴人力服務的行業,規模效應與服務質量之間的平衡一直是個難題。貝殼能否真正打破家裝行業“大行業、小企業”的魔咒,實現從“攢機”到“整機”的跨越,仍需市場檢驗。
貝殼手握流量利器和資本優勢,但要想真正再造一個“家裝貝殼”,還需要在標準化與服務品質、規模擴張與盈利能力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家裝行業的改造之路漫漫,貝殼的野心能否實現,時間將會給出答案。
9月5日,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和山東省港... 【詳細】
云峰莫干山家居研究院檢測中心再傳喜訊:中心... 【詳細】
今年,莫干山家居第四季全民環保日“818抱一抱... 【詳細】
當“環保”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指標認證與材料數... 【詳細】
當家居消費從“功能需求”轉向“情緒價值”,...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