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各大家居建材企業的年中報已經對外發布。本期內容,樹懶隨機選取了40家上市企業為樣本,主要覆蓋定制、成品、賣場、建材、出海類企業,從營收、凈利潤、現金流、品類結構、渠道、戰略等多個維度展開,并談一談我們對行業新變化的一些觀點。
從收入和凈利潤總量看,2025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不及去年同期。對比40家企業的營收變化情況,有15家企業實現正增長,25家出現下滑。凈利潤方面,則有20家企業實現正增長。
如果看具體的細分行業,彼此的“溫差”大不相同,呈現冰火兩重天的趨勢。例如,實現增長的企業仍然集中在出海類企業,6家以出海業務為主的企業均保持正增長,增速最高的是匠心家居(+39.29%),其次是樂歌股份(+29.56%),其余幾家企業也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再看定制家居行業,9家企業的總營收為199.4億元,相較于去年下降7.4%,總凈利潤15.72億元,同比下降12.9%。盡管下半年業績占比通常較高,但初步預計全年總營收仍將低于去年。
具體到企業側,僅我樂家居的營收實現1.80%的增長,其余8家企業均呈現下滑。其中,皮阿諾(-40.65%)、頂固集創(-14.95%)、志邦家居(-14.14%)、好萊客(-10.09%)降幅較為明顯。
在選取的6家成品企業中,有3家企業營收實現了正增長,分別是:顧家家居(+10.02%)、夢百合(+9.35%)、喜臨門(+1.59%)。其中,顧家上半年實現營收98.01億元,創歷年新高,橫向對比營收規模,顧家目前處于大家居行業的第一,歐派上半年的營收數據為82.41億元。
建材類企業,東鵬控股、箭牌家居、蒙娜麗莎、德爾未來、大亞圣象等多家企業的營收,均呈現同比下滑的趨勢,除箭牌家居(-6.76%)之外,其余企業的下滑幅度在15%-20%左右。建材企業的壓力大于家居企業。
家裝行業方面,貝殼整裝上半年實現營收75億元,同比增長16%,毛利率32.3%,占總營收比重的15.21%,相比較以往,增速也有所放緩,在戰略和經營模式上也做了適當調整,啟動“全案整裝服務商”戰略,并在北京開出了第一家以產品化樣板房的新模式展廳,同時關閉部分圣都整裝投入產出比嚴重失衡的門店。
東易日盛上半年營收3.60億元,同比下降59.11%,凈虧損5148萬元。名雕股份營收2.67億元,同比下降8.93%,凈利潤768萬元。對于家裝公司而言,當前核心挑戰在于探索健康可持續的增長路徑,其根本取決于企業自身的運營健康度與自我造血能力。
各企業線下門店數量總體穩定,僅小幅波動,表明傳統的零售經銷門店規模已基本見頂。
盡管面臨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部分家居建材和家裝企業出現下滑或虧損,但行業基本盤仍相對穩健,尤其現金流狀況普遍良好。以40家樣本公司的(年度)數據為例,95%左右的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均為正,80%的企業凈現金流占營收比例達10%-30%,現金流與扣非凈利潤之比普遍大于1。
因此,從工廠的角度,即便短期業績承壓,多數企業仍可維持正常經營。但需要強調的事,一家企業健康的經營狀況是“有利潤的現金流,有現金流的利潤,有利潤的增長”。
基于對40家上市企業的中期財報分析,樹懶總結出以下“五大信號”。
信號一
地產與家居行業“逐漸脫鉤”,市場分化成為新特征。
長期以來,家居行業作為房地產的依附性產業,其發展與之深度關聯,需求主要由新房交易驅動。然而,隨著近年來地產行業的持續深度調整,行業發展的內在邏輯正在重塑,存量翻新、消費分級與生活方式正成為家居消費的主導力量,這意味著,家居行業跟地產行業逐漸“脫鉤”。
《樹懶》對比近5年的數據顯示,2021年,新建住宅商品房的銷售面積14.1億平米,達到行業的頂峰,之后就一路下滑,2024年已經下降至8.15億平米,縮量42%。住宅新開工面積,2024年僅相當于2021年的37%。2025年上半年,新建住宅銷售面積為3.84億平米,同比下降3.7%,住宅新開工面積為2.23億平方米,下降19.6%。
與此同時,選取的40家樣本企業總營收連續五年穩定在3000億元以上,剔除以海外市場為主的企業后,體量仍保持在2600億元以上。盡管地產行業下行對家居企業造成一定沖擊,但行業基本盤依然穩固。上半年,部分家居實現逆勢增長,逐漸走出獨立行情。當前地產市場正在進入“筑底期”,總量維持在較低水平,短期不會出現大幅反彈或劇烈下滑,而是將在底部徘徊。
在這個弱勢復蘇、增量轉向存量的過程中,未來的主旋律是“穩定”和“分化”。行業進入洗牌期,短期內沒有太大的增長機會,甚至可能繼續收縮,但企業份額不斷重新分配,市場份額和利潤進一步集中到經營能力更強的公司名下。也就是說,市場不再是“同漲同跌”,而是轉向高度分化。
例如,以9家定制企業的總營收為例,雖然上半年同比下降7.4%,但是歐派的占比依然超過41%,表明在市場整體收縮中,企業間份額爭奪加劇。顧家在成品行業中占比也在提升,核心品類沙發增長15%,逐步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定制家居和臥室產品分別增長13%和10%,通過結構性增長機會,顧家家居2025年全年營收有望突破200億元。
總體來講,地產與家居的逐漸“脫鉤”,地產對家居行業的影響和權重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下降,家居行業將朝著更加獨立的方向發展。在存量市場的新環境下,企業的競爭能力也變得更加綜合,能否快速適應變化、找到新戰略路徑,將成為未來制勝的重要看點。
信號二
櫥柜業務承壓明顯,企業主力品類更替,整家模式迎來新機遇。
定制企業的品類在悄悄發生變化。以歐派、志邦、金牌、我樂家居四家企業為例,今年上半年,櫥柜業績均呈明顯下滑趨勢,其中,歐派(-5.87%)、索菲亞(-7.77%)、志邦(-26.42%)、金牌(-17.13%)、我樂(-37.12%)。相對而言,衣柜(全屋定制)業務小幅下滑或者正向增長。
這一變化推動了企業“第一品類”的切換。上半年,志邦的衣柜業務營收9.05億元,衣柜7.11億元,衣柜首次超過櫥柜完成轉換,比例為1.3 : 1。歐派和我樂也已經完成這一切換。上半年,歐派衣柜和櫥柜業務之間的比為1.8 :1。我樂家居的比例接近5 :1,衣柜的營收規模已經是櫥柜的5倍。金牌家居尚未完成切換,但是比例持續收窄,上半年櫥柜和衣柜的比為1.5 :1。
對比2021年數據,歐派、志邦、我樂、金牌的櫥衣比分別為1:1.35、1.7:1、1:1.3和3.1:1??梢钥闯?,全屋定制市場正在快速擴容,成為多家企業的第一品類,而櫥柜業務面臨持續下行壓力,未來兩者差距可能進一步擴大。
品類結構的優化提升了企業多品類運營能力,為整家模式打下更堅實的基礎。越來越多企業深入布局“整家”領域,推動該模式加速落地。隨著行業共識形成,消費者認知也將逐步對齊,整家模式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信號三
大宗業務遭遇下行挑戰,渠道變革將朝向更加多元化。
上半年,家居及建材企業大宗業務普遍大幅下滑。例如,歐派(-11.26%)、志邦(-46.86%)、我樂(-82.32%)、金牌(-26.94%)、箭牌家居(-21.35%)、蒙娜麗莎(-42.68%)等等。下降的幅度遠超傳統的經銷零售模式,對于大宗業務占比較高的企業來講,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面對這一趨勢,渠道轉型呈現多元化特征,整裝、出海、局改、社區店等成為企業發力的共同方向。如索菲亞,數據顯示上半年整裝渠道實現營收8.52億元,同比下滑13.24%;集成整裝事業部合作裝企270家,零售整裝業務合作裝企數量2425家。
同樣,上半年金牌家居家裝渠道門店達1458家,該渠道業務收入2.92億元,實現約30%的增長。除家裝渠道外,金牌還積極拓展局改/社區店、拎包入住樣板間及出海業務。局改業務正全面鋪開,預計年內完成100家門店布局。出海業務實現營收1.51億元,同比下降8.96%。
與成品企業相比,定制企業在出海方面規模仍較小,營收占比低,尚處于“創業階段”,需持續打磨能力、積累經驗。面對國內市場競爭加劇,出海有望成為一個新的增長支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整體增長壓力。
信號四
賦能傳統業務成為行業的新共識。
從多家企業的年中報可以看出,數字化轉型、AI賦能與智能設計已成為行業關鍵詞和重點投入方向,各企業正積極布局AI技術并加速推進應用落地。
例如,顧家通過AI技術實現全價值鏈深度賦能,推動作業模式與運營范式向數據算法驅動轉型,當前已覆蓋 46 個核心業務大場景,在銷售、設計、營銷、數據等場景取得實質性突破。今年3月,顧家聯合群核科技(酷家樂)發布行業首個全鏈路“AI設計大腦”,賦能終端設計能力和經營效率的提升。
歐派家居將步入數字化轉型的第二階段,正式啟航 AI 人工智能戰略。在營銷、設計、生產等多場景實現能力突破,全面升級企業數字化運營與智能化運作。
尚品宅配圍繞All in AI的技術戰略,打造AI設計工廠,重構了設計服務流程。金牌家居打造行業首個飛流AI 家裝設計智能體,解決用戶家裝家居智能設計的需求。志邦家居上半年成立“AI 及數字化專委會”,挖掘AI應用場景。
慕思將2025年定義為“AI戰略深耕之年”,標志著智能業務從探索布局正式邁向戰略化推進。今年3月慕思提出“All in AI”的戰略轉型,瞄準全球最大的智慧健康睡眠解決方案提供商,據年中報披露,AI產品實現收入1.21億,同比超三倍增長。
喜臨門則把2025 年作為“AI 元年”,從傳統家具制造商向科技型睡眠解決方案供應商的戰略轉型。公牛集團則在AI 質檢、AI智能健康照明、AI智控等領域尋求新的突破。
貝殼在房屋交易、租房、家裝家居等多業務場景使用AI 技術,賦能B端的效率提升和C端用戶體驗的改善。
總體來看,行業正逐漸形成共識:AI技術有望為傳統家居產業升級注入新動力,未來將在更多業務環節實現降本增效。雖然這條路還很漫長,但一批領先企業已率先行動,積極探索AI賦能的發展路徑。
信號五
刀刃向內,企業進入戰略轉型的關鍵周期。
如果仔細閱讀各家企業的財報,會明顯發現“轉型”、“變革”成為高頻關鍵詞。一批頭部企業主動發起變革,而且更加強調槍口向內、刀刃向內的變革,其變革力度遠超以往。上面提到的AI、出海、整家都屬于變革的范疇。在具體的轉型路徑上,大家居、零售轉型、整裝全案、制造商向服務商已成為行業共識性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企業明確提到從“價格戰”到“價值戰”的轉變,背后折射出大家都希望擺脫當前的內卷。但是從行業現狀來看,我們認為未來一段時間,企業仍難以完全回避價格競爭的考驗,在價格戰上過關,是應對當前發展周期的一部分,也是競爭的一部分。價格戰上不能輸,同時企業要在價值戰上做更多差異化的探索,構建新的增長牽引力。
也就是說,企業需要適應“三低一高”(低溫環境、低速增長、低利潤、高成本)的常態,并找到適合的發展路徑,有能力以更高品質、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應對挑戰的企業,將有望搶占先機,這也正是當前市場環境對企業綜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原因所在。
企業的戰略轉型不是單一要素或模式的改變,而是對企業戰略多個組織要素的重新構造,這里面包括了資源、能力、組織結構、管理者認知等多要素,這是一個長期、緩慢的漸進過程。
在這個長周期的轉型過程中,企業的經營業績波動是正?,F象。在戰略轉型的探索上,顧家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案例,樹懶此前在《讀懂顧家》一文中對其做過深入分析,或許能為今天正在推進轉型的企業提供一些啟示。
對于接下來的趨勢,如此前所說,家居企業的戰略轉型進入“深水區”,2025-2028年是戰略轉型的關鍵期,到2028年,行業會是一番新的場景。
云峰莫干山家居研究院檢測中心再傳喜訊:中心... 【詳細】
今年,莫干山家居第四季全民環保日“818抱一抱... 【詳細】
當“環保”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指標認證與材料數... 【詳細】
當家居消費從“功能需求”轉向“情緒價值”,... 【詳細】
當健康成為家居消費的核心訴求,莫干山植物源... 【詳細】